会议专题

试论转基因作物的生态风险

转基因作物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作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作物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遗传转化的方法按其是否需要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可分成两大类,第一类需要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常用的方法有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基因枪法;另一类方法不需要通过组织培养,目前比较成熟的主要有花粉管通道法。 转基因作物是实现了抗虫、抗早、抗除草剂、抗盐碱、抗寒等生理功能,但转基因作物将破坏自然生态系统。转基因生物对非目标生物尤其有益生物产生危害。降低生物多样性和食物多样性。转基因导致“超级杂草”。转基因技术是在除草剂、大农药、大化肥基础上,按照人的主观愿望采取的农业“偷懒”技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对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更是“雪上加霜”。多国科学家,证明转基因食品对实验动物、人体和生态环境具有多种潜在不利影响。转基因作物大面积推广对生态环境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国际权威的评估报告并不支持转基因作物能够提高产量,帮助农民摆脱贫困,相反,会增加影响粮食产量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到目前为止,几乎还没有转基因作物能够直接提高产量,一般只是通过抗虫抗病而间接增产。转基因技术应该有直接增产的潜力,但是现在还不具备条件,还离不开大化肥、大农药、除草剂的呵护。因此,抛开转基因增产的客观条件,单强调转基因能够增产是不科学的。目前大部分转基因作物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虫害或者草害,而转入提高产量的基因是比较困难的。

转基因作物 植物抗性 生态风险 作物产量

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国内会议

生物安全国际论坛第四次会议

北京

中文

12-18

2011-04-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