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丽江水文化初探

纳西人原始朴素的自然观在古城的建设和发展中得以充分的体现。“先理水,再修城”,水是古城的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今天的古城,皑皑的玉龙雪山上的雪水融化后汇集到了黑龙潭,经过黑龙潭的淀积蓄势贯穿古城,进入古城之水又分为中、西、东三支溪流。中河为远古的自然河水,这条河的存在与天地同寿,因为它是太阳出月亮落的时刻里诞生的;西河是木氏土司用人工挖成的河,以分中河之水,它是与丽江古城一同诞生的;东河则为改土归流后开挖的河,东河再分中河水。古城的布局,实现了对水的充分利用,街道和房屋摆脱了整齐划一,方正对称的中原建筑模式,更多的是依山就水,不对原来的地形地势做过多的改变,“以水为脉,顺其自然”,三条河像三条小龙,自然地把河水送到了每一个街巷,有街的地方就有水,有水的地方就有桥。顺着水走,就会走到南城外,逆水而行,就能回到古城的中心—四方街,只要跟着水走,就不会迷路。整个古城无不体现着一种灵活变通、自然和谐的设计理念。小桥、流水、游鱼、纳西人家,“高原姑苏胜似姑苏,东方威尼斯美过威尼斯。” 文化传承于意识形态之中,形成人文观念和思维,并产生自觉的实践和行动。一个地区的生存环境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当地政府和居民的文化素质的高低,如果工程技术更多地融合文化的精髓,有的工程就可能换一种设计思路,自然界可能就不会被“改造”成今天这般模样,这正是丽江水文化的最大启示。

城市规划 水文化 设计理念 生存环境

耿鸿江

云南省水利厅

国内会议

首届“地球科学·水与城市”高峰论坛

北京

中文

326-329

2011-03-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