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化的经济学分析
在”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农村信息化正在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日益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农村信息化是一个既涉及科学技术领域,又涉及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综合性概念,本文通过对农村信息化概念的讨论和界定,以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农村信息化的需求和供给,阐述了以政府供给为主的农村信息化存在的政府供给存在政府的寻租空间和机会,必然导致寻租行为,农村信息化的供给不仅是技术和设备的供给,更重要的是信息化应用的供给,前者作为农村信息化的显性行为,更加受到政府的重视等问题,并针对农村信息化的问题做出了回答,提出政府在产品和技术方面扶持信息化的同时,要更多的关注对于农村信息化应用的扶持和培训,要形成一个完善的农村信息化方案,而不是仅仅的就事论事,政府要更加关注农村信息化推进的政府管理机制的建设,不仅要有信息化推进的机构,更要形成相关的体制,包括信息化推进的决策机制、信息化推进的执行机制、信息化推进的监督机制等。政府的信息化推进方式应该更加充分的发挥农户的自主性,在政府投入一定的情况下,农户的自主性发挥的越好,信息化的效果就越好,所以在信息化推进的过程中,要注重形成政府和农户的合作机制,农户的信息化培训机制,农户信息化的激励机制等。农村信息化最终完成的标志就是信息市场的形成,因此,政府要更加关注信息市场的建设和完善,不断探索信息市场的标准化、产权化和法制化的运行机制等建议。
农村信息化 信息市场 管理机制 运行模式
张喜才 秦向阳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97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96-100
2008-07-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