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电影--看影片《摩登时代》的序曲主题与主导动机
音乐是电影听觉构成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声部”单元.电影中的音乐往往不是作为一种简单的、背景铺陈式的情绪渲染片段存在,它更多是以赋有”动机”的旋律架构及不同表情指向的配器在另一空间承载着影片主题的叙述.拍摄于1936年的影片《摩登时代》是美国著名喜剧演员查理·卓别林的代表作品之一,在这部没有人声对白的影片中,音乐声部替代了言语,以不同音乐主题的所指为主导动机,形成和画面”符码”的共鸣.笔者试以拉片读解的方式从主导动机、曲式结构及配器的角度来逐一分析影片《摩登时代》的“序曲主题”及遍布于全片的多个变体。影片《摩登时代》抛弃了对白这只“耳朵”,但极尽所能地唤醒了电影音乐这另一只“耳朵”。卓别林主导的配乐根据“主题”本身的塑造可能,通过丰富的变奏手段将它们贯穿影片始终,并使其在另一空间里帮助修饰画面主题,引导观众关于各类情绪的认知或感染。尽管作为配乐中的音乐主题会受到画面、情节等限制,很难像纯器乐作品一样得以充分的发展,但这些巧妙且有效的变奏手法却提示换另一种角度来“看音乐,听电影”。
电影音乐 《摩登时代》 序曲主题 主导动机 曲式结构 配器
付帆 陈烨
中国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108-112
2011-12-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