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两次山东暴雪过程对比分析

利用常规资料、区域气象自动站、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闪电定位资料等,对2010和2011年山东出现的两次早春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重点研究了暴雪的对流性和成因.研究表明,低涡(切变线)、低空急流、地面气旋(倒槽)等影响系统是暴雪的主要影响系统;高空和地面天气系统在时间和空间配置上的差异是造成暴雪对流性不同的关键原因.红外云图能够很好地反映暴雪天气过程对流性的强弱;多普勒天气雷达可以清楚识别两次过程的中尺度结构.南北对称的垂直速度对是早春暴雪的重要特征;对流层低层逆温层和暴雪前期爆发性增暖是造成”雷打雪”的重要因素;物理量诊断中,对流不稳定和对称不稳定是区别”雷打雪”和常规暴雪的重要标志;垂直风切变在”雷打雪”暴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天气过程 暴雪 中尺度系统 低压涡旋 低空急流 地面气旋

周雪松 阎丽凤 杨成芳 王辉

山东省气象台,济南250031;薛城气象局,薛城277000 山东省气象局,济南250031 山东省气象台,济南250031

国内会议

2011年第八届全国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200-211

2011-11-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