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10.1.6”新疆北部特大暴雪过程中的锋面结构及降水机制

针对2010年1月6-7日新疆北部的暴雪过程,利用WRF模式对此次暴雪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分析表明,巴尔喀什湖冷涡与新疆以北地区南压的冷涡横槽的结合过程,以及相应的中高层急流核传播以及发展是造成此次暴雪天气的关键过程,并建立了暴雪过程的天气学概念模型.通过温度平流以及锋生函数的诊断表明,地形前方的中尺度辐合对于局地锋生有正的贡献,而与潜热释放对应的垂直运动项产生了最强的锋生.在地形的影响下,低层冷空气在阿勒泰山前有一定的堆积过程,中高层锋面与低层锋面将发生分裂,由地形因素造成的锋面结构变化对于对降雪的微物理过程有明显影响,6日白天的暖区降水与在地形前爬升的暖性气流以及中高层层云降水有密切关系,但降水量相对较小;6日20时以后地形前方暖平流增强并伴有较为清楚的锋生,而分裂过山的锋面结构形成了明显的冰晶播撒-繁生机制,降水效率有明显增加,因此在7日白天降雪明显增强.

天气过程 暴雪 降水机制 锋面结构 锋生函数 温度平流 天气学模型

陈涛 崔彩霞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台,乌鲁木齐830002;中国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司,北京100080

国内会议

2011年第八届全国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233-243

2011-11-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