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精炼糖连续结晶在联合吉达糖业应用的经验

制糖工业在过去六十年间已逐步由间歇工艺转变为连续工艺.原糖工厂尤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采用连续煮糖并从中得到了可观实效.然而业界担心的问题集中在煮糖周期较短,整体看在甲糖膏煮制方面的应用只有30%.在精炼糖厂,基于同样考虑致使白糖连续煮制的转变较为迟缓.担心炼糖采用连续工艺的疑虑有:①生产率低;②粒度分布差;③投资较高.尽管如此,精炼糖厂应用连续结晶装备在工艺进步中克服相应缺陷仍继续在推进.联合糖业公司2005年计划扩大产能,借此机会决定同时改进工厂热能利用技术.根据实际情况汽室加热蒸汽可以来源不同。其实最吸引人的理由是,无论从投资还是运行成本方面,立式连续结晶罐(VKT)都比较低。而间歇工艺系统,煮糖罐加上建筑及助晶设备,成本高出37%。这还不包括蒸汽和凝结水系统需要增加的设备。精炼糖厂需要粒度在0.6-0.7mm之间的晶体或更大的晶体。VKT应用证明是成功的。晶体粒度分布低于40,控制得当,Cv可达到35.高纯度引起晶体结块问题,由于可以利用旁路四个罐室任意一个罐短时间清洗而不影响精炼糖产能。VKT运行允许在30℃温差条件下,这样可以利用更低品质的汁汽,改善了整个精炼糖厂热能利用效能。结晶速率略低于购买时设定的技术规范,因此需要稍高的种子糖膏比率以达到满负荷生产能力。

制糖工艺 连续结晶 热能利用 晶体结块

A.S.Vawda A.E.Muneef M.Voelling

联合糖业公司

国内会议

2011中国糖业科技与发展高峰论坛

广州

中文

125-133

2011-11-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