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建设的”大语言观”模式
自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2007年正式开设以来,关于该专业的课程建设成为了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对相关讨论文献的考察发现,该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普遍缺失国际上以多元文化思潮为指导的语言规划与政策这一语言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核心内容.在当今海外发达社会与成熟社区后现代思潮已发展为主流话语的背景下,与之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技能储备应该被视为国际汉语教师成功执教的优势之一.基于此,提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设课中集本体、教学和政策于一体的”巴洛美纽结”三角定位稳态结构,主张从语言规划与政策视角出发,在语言教学领域建立”大语言观”.并以对语言规范现象的处理为例,探索如何通过”本体一习得一应用”模式循环圈,将微观的课堂实践活动与宏观社会、政治环境连接起来,从而实现”大语言观”教学,目的在于为发展出一套以新的学科理论为驱动并具有前瞻性的汉语教师培训课程体系提供参考.
研究生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课程建设 教学模式
赵守辉 胡月宝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65-282
2011-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