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诊治新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的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GERD是美国最常见的门诊胃肠道疾病,其患病率在西方国家高达10%~20%,年发病率为0.38%~0.45%.目前认为导致胃食管反流的最主要的生理性因素有: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降低,一过性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TLESR),膈脚抗反流作用减弱,食管体部动力异常和胃动力异常. 目前,临床上诊断GERD的方法主要有症状问卷,食管pH、阻抗监测,食管测压,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和PPI诊断性治疗等。以下将对近年来有关GERD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200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分会制定的《胃食管反流病治疗共识意见》提出GERD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治愈食管炎、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复发和并发症。GERD的治疗包括4个方面: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内镜和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在GERD治疗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综上所述,GERD作为一种发病率较高,对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大负面作用的疾病,应得到广泛关注。临床医师需要在充分了解GERD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的基础上,熟悉GERD的各项诊断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更加高效快速地缓解患者症状。
胃食管反流病 发病机制 诊断标准 临床治疗
李廷青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67-78
2011-06-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