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从慢性胃炎诊治进展看难点问题及其对策

慢性胃炎诊断标准变迁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胃黏膜慢性局限性/弥漫性炎症.国内资料显示80%以上的成人患有不同程度的CG,CG诊断占消化内镜检查人数的60%-80%.长期以来学界对于慢性胃炎诊断的分类方法标准不一,对CG的规范诊断治疗造成了一定的不便.国外消化及消化内镜专业组织对几次较有影响力的指南/共识的变迁,反映出CG诊治水平的逐步提高过程. 不同时期CG分类标准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对CG认识的加深。这一过程中明晰胃炎的病因、症状与病变相关性,以及病理与转归的关系是最终解决CG指导治疗的三大主题。在祛除病因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病因正确、合理使用黏膜保护剂,促进黏膜愈合,预防深层损伤。一般认为任何损伤因素致黏膜浅层的损害均可造成浅表性或糜烂性胃炎;若损害严重或持续存在,则导致黏膜深层损害,发生萎缩性胃炎或胃溃疡。因此,应该选用完全胃黏膜保护剂为主,深层损伤还要考虑愈合质量问题,疗程一般为4-8周或有效控制症状后2周。也可选择制酸药物联合以快速缓解症状,或选用有制酸及抑制胃蛋白酶作用的胃乳膜保护剂。

慢性胃炎 诊断标准 临床治疗

姒健敏 王侃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

国内会议

第八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

北京

中文

86-96

2011-06-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