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08.11”暴雨过程中MCC与一般暴雨云团的对比分析

利用常规与非常规、气象与非气象监测资料,对2010年8月11日发生在山西境内南部的MCC和北部的一般暴雨云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山西北部暴雨带主要由6个β中尺度对流云团生成、发展、合并造成.山西南部区域性暴雨则由MCC的生成、发展、东移所引发.分析结果表明:山西北部的暴雨云团在850 hPa暖切变线南部生成、发展,并在地面切变线附近合并;山西南部的MCC由3个β中尺度对流云团发生、发展、合并形成,β中尺度对流云团在700 hPa次天气尺度切变线上触发生成;MCC发展、成熟阶段,α中尺度云团沿925hPa暖切变线东移;减弱阶段,随副高的南压而南压.暴雨过程中,MCC发生在5880 gpm边缘弱的斜压环境里,高层则出现在高压北侧的反气旋环流中;一般暴雨云团发生在5840 gpm边缘较强的斜压环境里,高层则出现在急流入口区的右侧.MCC作为大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不但对低层高温高湿能量的需求比一般暴雨云团更多,垂直方向上,要求湿层、高能舌、暖温结构更深厚.山西北部暴雨云团出现在水汽锋上,山西南部MCC则出现在水汽锋的南侧气柱水汽总量的大值区.

暴雨过程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 对流云团 水汽总量

苗爱梅 董春卿 张红雨

山西省气象台,太原030006 山西省气象局,太原030002

国内会议

2011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太原

中文

19-24

2011-03-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