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中旬河南低涡暴雨过程的特征及预报技巧分析
综合应用多种资料对2010年7月中旬河南两次低涡大暴雨过程(以下简称”7.17”过程和”7.19”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副高边缘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与北方扩散南下的冷空气相互作用利于黄淮西部中尺度低涡的形成和发展;远距离台风及副高外围偏南暖湿气流北上为暴雨提供了充沛水汽.低涡中心附近高空辐散与低层辐合耦合的动力结构有利于垂直上升运动的发展和维持.低涡发展时对流不稳定和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共存,”7.17”过程中锋区位于中低层,低涡在锋区南侧靠近暖区的位置发展移动,对流不稳定为暴雨区的主要特征,雨强大;而”7.19”过程中锋区强而深厚,低涡在锋区南侧发展,并在西南急流的推动下移人锋区,条件性对称不稳定为暴雨区的主要特征,雨强相对弱.提高对低涡暴雨和业务模式的认识,可提高此类暴雨的精细化预报能力.
低涡暴雨 天气过程 副热带高压 冷空气
苏爱芳 崔丽曼
河南省气象台,郑州450003
国内会议
太原
中文
37-41
2011-03-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