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华北北部区域性暴雪天气诊断分析

利用NCEP 2.5°×2.5°再分析资料和MICAPS常规观测资料,对2010年3月14日发生在华北北部的区域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高空低槽、低空低涡切变和地面冷锋前部暖性倒槽相互配合是此次暴雪产生的主要原因.低空西南急流为暴雪天气的产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能量供应.对流层整层饱和的时段与强降雪时段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相对湿度的时间-空间剖面能够很好的揭示强降雪发生和减弱的时间.散度的垂直分布表现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对称结构,有利于促进低层湿空气的聚合及向上的抬升运动,为暴雪的产生提供必需的动力条件.强降雪中心低层为垂直螺旋度的正值中心,中高层为垂直螺旋度的负值中心,并且中高层负极值绝对值远大于低层正极值,”垂直螺旋度差值”对强降雪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暴雪过程 高空低槽 低空低涡切变 地面冷锋 暖性倒槽 垂直螺旋度差值

郭媛媛 苗爱梅 董春卿 郑皓文

山西省气象台,太原030006

国内会议

2011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太原

中文

194-198

2011-03-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