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国际汉语师资培养与学科定位问题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已从中国境内飞速地扩展到世界各地,如何培养适应国际跨文化环境的汉语教师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以国外的TESOL和教师教育的发展为例,比较和讨论了国内针对学科定位的辩论,旨在建议和倡导多元化的动态思维,以便深入探讨和重新审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笔者引用国外TESOL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来和国内的TCSOL进行比较,并非希望立刻得出“对外汉语教学”应当归属于教育学的结论,更希望国内的同行用多元的思维来看学科定位。 就国内目前有关学科定位讨论而言,基本上存在两种思路。一种以学科的起源和历史为出发点,偏向回顾性的总结:语言学>汉语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另一种是以学科的发展和分类为出发点,属于归纳性的追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师资培养>第二语言教育>教师教育>教育学。两种思路各有各的道理,但双方都可能存在静态思维的问题,没有用动态的眼光看学科发展,应允许有多元共存的余地.

对外汉语教学 师资培养 学科定位 多元思维

陈申

School of Education, The University of Newcastle.University Drive, Callaghan 2308, NSW.Australia

国内会议

汉语国际教育新形势下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78-86

2011-01-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