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平等的福利权衡
本文在运用中国1978-2008年30个省、市、区的人均消费数据,在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基础上从三个角度考察了中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经济平等的福利权衡问题,得出的主要结论为:首先,1978-2008年全国层次上的经济不平等主要是由于地区之间经济不平等造成的,东、中、西部地区内部的经济不平等除东部地区外有下降的趋势。其次,全国层次上的消除经济不平等的福利收益大于零经济增长的福利成本,说明经济增长带来的福利收益不能抵消经济不平等带来的福利成本。我国现阶段在积极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把消除经济不平等放在与经济增长同等重要的位置来看待。最后,消除东、中、西部地区内部的经济不平等的福利收益远小于零经济增长的福利成本,也就是说经济增长带来的福利收益在抵消经济不平等带来的福利成本后还有剩余,对东、中、西地区来说,促进经济增长比消除经济不平等更重要。在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国民的收入也有很大程度提高,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到了每一位公民,但经济不平等的情况却越来越严重,具体表现为居民收入的差距在近十多年越拉越大。如果经济不平等失去了控制将导致社会混乱经济增长则会停滞,中国宏观经济能否持续高速稳定增长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因此,中国应在积极推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的步伐,尽可能地促进经济平等,进而从经济增长和经济平等两个层面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遏制中国现阶段经济不平等程度继续提高的现状,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并最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经济增长 经济平等 社会福利 收入分配
赵鑫铖
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国民经济研究所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221-234
2011-12-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