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对云南特色少数民族工艺可持续发展的思考--由”版纳地毯”实地调研引发

云南昭通”版纳地毯”属纯手工编织工艺品,由于其图案内容以云南省西双版纳的傣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民俗风情为主要纹样,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与独特的民族风格,又因其生产的主要材料高山绵羊羊毛出产于云南省东北部的昭通市,故以此命名昭通”版纳地毯”.从设计到技术,从技术到销售,这无非是产品生产销售的几个重要的环节,而这也恰恰是昭通版纳地毯面临的几个致命的弱点.”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需要人们去努力地实现.面对编织技艺与图案设计逐渐走向衰落的现状,怎么去传承、怎么去发展是面对这些问题的重中之重,而不是一味地去保护,更不是一个口号.因此,不仅要加强并强调有效的对有价值的民间工艺文化的研究及传承保护行为,还要在研究民间工艺文化原生型保护的同时,应考虑其在当代社会存续发展的技术适应性,明确“产(特色工艺艺人、工艺企业)、学(相关专业高校)、研(课题及项目研究)及政府的职能在云南特色民间工艺发展中的定位作用。

民间工艺 可持续发展 政府职能 原生型保护 技术适应性

武斌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国内会议

2011年全国高等院校工业设计教育研讨会暨国际学术论坛

昆明

中文

453-460

2011-1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