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区实现粮食增产的对策研究--以安徽实现粮食增产220亿斤目标为例
《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指出了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7大挑战.粮食主产区(以下简称粮区)应当迎接挑战,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作出应有的贡献.安徽作为全国13个粮区之一,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工程的要求,制订了从2007年的580亿斤提高到2020年的800亿斤、增产220亿斤的目标.其他粮区,也都提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增产目标.本文对安徽省粮食生产的基本情况及促进粮食增产所做的主要工作进行介绍,同时分析了安徽省粮食生产潜力。需要注意的是,所预测的粮食生产的潜力,是在假定不受各种影响因素制约、按目前轨道运行的条件下的做出的。然而,制约安徽省粮食生产的各种因素依然存在,粮食生产依然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故对影响安徽省粮食生产增产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如:农业基础脆弱;农业从业者的素质较低;粮食生产的技术支撑能力弱;耕地数量减少,质量降低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增产220亿斤粮食目标的主要措施和政策:始终将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千方百计地增加粮农收入,保护粮农种粮的积极性;以稳定耕地面积为底线,力争转减为增;加强中低产田改造,保障其稳产高产;发展集约型多熟种植技术,提高复种指数;良种、良法、适用技术配套,提升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大力发展粮食产品加工业,提高粮食作物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效益;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从种、管、收、储、运等各个环节保证粮食的质量和产量;创新融资途径,强化投资,确保增产工程的实施;形成新型农民主体,增强种粮生产者的能力等。由于粮区的共性,本文探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策,对其他粮区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粮食主产区 增产目标 政策环境 农业现代化
马怀礼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国内会议
太原
中文
184-197
2011-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