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日本海啸应急预警与监测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北京时间)日本本州岛东部近海发生里氏9.0级地震,地震引发了规模巨大的海啸,对日本东部沿海造成了重大灾害.地震发生后20多个小时内,海啸也迅速波及包括我国在内的数十个环太平洋国家.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迅速做出应急预警,利用海啸数值模式等在短时间内计算出海啸到达我国的时间和波幅,制作出海啸警报和信息产品,并根据海啸实时监测数据对预警产品进行及时更新.海啸预警产品通过传真、短信、网站、电视、广播等多种方式及时向国务院、国家各部委、地方省级政府和海洋预报台以及沿海公众发布.我国沿海监测结果表明,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对本次海啸的预警与实际观测相当吻合.这些及时、准确的预警对于我国沿海民众防范海啸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避免了不必要的恐慌。此次日本地震海啸给日本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在此次日本地震海啸事件中,我国的海啸预警系统有效地发挥了监测预警作用。我国以及太平洋各国进行了实时的跟踪监测,及时发布了海啸信息和海啸预警报,并通过多种手段向民众发布。事后证明,及时、准确的海啸预警报为沿海居民防范海啸灾害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沿海居民没有一人因海啸受到伤害,也没有造成经济损失。尽管如此,我国的海啸预警能力、技术水平与美国、日本等仍有一定的差距,如:海啸风险评估工作还处于空白;海啸预警范围还局限于我国近海,不能有效做出大洋范围的海啸预警;监测能力还比较有限;我国民众防范海啸的意识还比较弱等。未来,我国需要在海啸防灾减灾方面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建设,以有效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局地、区域或越洋海啸威胁。

海啸 应急预警 实时监测 防灾减灾工作

赵联大 王培涛 于福江 刘秋兴 侯京明 姜龙 付翔 董剑希 傅赐福 李涛 吴少华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海洋灾害预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国内会议

2011年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

北京

中文

129-138

2011-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