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术中磁共振成像的应用及围术期麻醉处理进展

自1995年第一台术中磁共振成像(intra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iMRI)系统在美国Brigham and Women Hospital投入使用以来,就受到了高度关注,iMRI系统对手术室环境、医护人员工作及患者围术期处理均有特殊要求,本文就iMRI的发展、临床应用及与麻醉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首先,应用iMRI实时更新图像,可很好地解决手术中由于开颅、脑脊液丢失、脑水肿、重力、脑组织或肿瘤切除及脑压板等因素而导致的脑移位,大大提高了导航精度,并指导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其次,可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再次,可在术中防止重要组织结构受损,iMRI对血管神经显像的优势,可指导在丘脑,后颅窝、颅颈交界等处肿瘤切除时尽量避免损伤其他正常组织结构。另外,功能性及代谢性图像如弥散张量成像、血氧水平依赖功能性MRI及血管成像等与术中MRI图像融合,为外科医生提供解剖、功能和脑代谢等多种信息,不仅提高手术精度,而且可指导手术和术后治疗,减少并发症。 麻醉医师在iMRI-OR组建及iMRI手术运行中起非常关键的作用。麻醉医师的首要职责是确保在这一特殊的环境下(存在潜在危险且相对封闭)患者安全平稳地度过手术期。因此对手术室布局、仪器设备的选择、规章制度的制订、安全培训的组织实施均起决策作用。此外,在围术期加强患者的安全筛查、应对各类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管理、处理各类紧急事件等都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术中磁共振成像 围术期 麻醉处理 临床应用

时文珠 孙立

国内会议

第八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交流会

上海

中文

349-351

2011-03-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