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研究进展

瑞芬太尼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新型超短效μ阿片受体激动剂,于1996年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临床.瑞芬太尼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消除迅速、连续输注无蓄积作用以及代谢不依赖于肝肾功能等特点,故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阿片类药物除了能产生镇痛作用之外还能够激活体内的促伤害机制,导致机体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即阿片诱发的痛觉过敏(opioid-indueed hyperalgesia, OIH).人们认为阿片类药物诱发痛敏的强度与此药的药理学特征有关,起效快、短效的药物如瑞芬太尼与长效药物相比其促伤害性刺激作用发展得更为迅速。瑞芬太尼是芬太尼中唯一的酯键衍生物,能快速分解,提供快速的依赖剂量和输注时间的恢复。这些更能解释给予瑞芬太尼后其突出的促伤害性刺激作用。然而,目前其他因素如药物种类与阿片受体的相互作用也不能排除。 对于术后痛觉过敏的防治普遍采用术毕推注小剂量芬太尼(2μg/kg)来对症处理这一问题。氯胺酮能防治术中应用芬太尼所致的痛敏和随后的急性阿片耐受,意味着氯胺酮不仅能改善术后异常的疼痛,而且能提供更好的术后恢复。布托啡诺镇痛强度比吗啡高5 -8倍,静脉注射起效快(1分钟内),4-5分钟达到峰值。

痛觉过敏 阿片类药物 促伤害机制 药物镇痛

仇澜 戴体俊

国内会议

第八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交流会

上海

中文

521-524

2011-03-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