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亭子口水利枢纽底孔突扩突跌出口段水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泄洪洞或底孔有压段出口采用突扩突跌布置形式一是利于进行工作弧门的止水,二是有利于在侧壁和底部形成掺气空腔,防止底板和侧壁的空蚀破坏.本文通过亭子口水利枢纽泄洪底孔1:35模型试验,对出口加设折流器和非加设折流器两种突扩突跌体型的水流的流态、空腔特征、通气量、掺气浓度及边墙压力分布等水力特性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折流器的设置能够明显改善突扩后的水流流态,解决了通气孔被水流冲击侧壁向下形成的水帘遮蔽的情况,使得通风孔通风顺畅,达到了掺气减蚀的目的;同时明显降低了水流冲击侧壁时的冲击压力,最大时均压力和最大脉动压力降低幅度达到21.7%、43.8%,并使得水流冲击点后的压力降低区由负压基本变为正压,有效的降低了边墙破坏的风险.

泄洪洞 突扩突跌出口段 折流器 水力学特性

曾令华 夏庆福 孙双科 张国强 柳海涛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复兴路甲1号,100038

国内会议

第五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

天津

中文

1-8

2011-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