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社会管理模式研究--基于幸福指数的视角

2010年1月,滨海新区的成立为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提供了平台.作为全国3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之一,滨海新区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对全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本文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更好生活指数”(幸福指数),对滨海新区的社会管理工作从住房、收入、就业、社区、教育、环境、治理、卫生、生活满意度、安全、工作与生活平衡共11个因素进行分析,针对今后的社会管理模式创新,提出应该扩大住房保障水平、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加就业岗位、创建和谐社区、扩大教育覆盖面及提高教育水平、创新政府治理模式、扩大卫生保健范围、提升安全条件等,提高城乡居民对于社会管理工作的生活满意度,同时,社会管理还应该注重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力求工作与生活实现动态平衡。当前的社会管理研究刚刚开始起步,还停留在定性的分析上,今后应该按照OCED的幸福指数提供的思路,对社会管理工作实行定量分析,可以为政府的政策制定提供有力的支持。
区域经济 社会管理 幸福指数 政策支持
强恩芳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行政管理系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1511-1517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