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高层建筑风致干扰效应研究

近年来,高层、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多幢高层建筑风场互相干扰状况必然存在,受扰后高层建筑的风振响应大小及性态与独立建筑相比会有很大变化,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超过独立建筑的风振响应,造成结构风灾.目前,尽管各国规范中已有少量国家的规范涉及干扰效应,但仍不全面. 本文通过风洞试验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总结出建筑A在受周围建筑风场干扰后其平动和转动的平均和均方根位移、绝对最大位移的变化规律,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考虑周边及邻近建筑干扰效应后,高层建筑A的平均平动响应有普遍略小于单体的情况,“遮挡”效应比较明显,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应适当考虑其邻近建筑的影响,对风荷载进行适当的折减,在不失安全性的情况下以求更加经济。对于平均扭转角响应,考虑周边及邻近建筑干扰后其值虽有所减小,但减小效应不如平动响应明显,且应注意在某些风向角特别是斜风向角下因“狭管”效应导致平均扭转角位移响应明显增大的不利情况。(2)建筑横风向平动和扭转平均响应均很小,在受周边及邻近建筑风场干扰后即使有所增大,其值仍然可忽略。(3)考虑周边及邻近建筑干扰效应后,结构位移动力响应明显增大,动力干扰因子普遍大于1。建筑平动位移均方根值平均增大0.59倍,而扭转角均方根平均增大1.17倍,可见干扰效应会明显增大结构位移的动力响应,应适当采取措施减小建筑的动力响应,且建筑扭转角响应对干扰效应更加敏感,特别是斜风向风对扭转效应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应适当采取措施提高结构抗扭能力。(4)除注意上游建筑对建筑A的干扰效应之外,还应重视下游建筑对建筑A位移响应的动力增大效应。

高层建筑 结构设计 风振响应 干扰效应

曹辉 李正良 魏奇科 邹鑫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重庆市400045

国内会议

第十五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风工程研究生论坛

杭州

中文

497-500

2011-08-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