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种地的经济收益及其配置
作为主观现实的社会,种地赚钱的社会事实不仅需要得到种地行动主体的认同,更主要来自于种地行动经济收益的客观事实.具体而言,突破种地经济收益的临界值,满足了种地农民的主观需求,才能使其将种地的结果予以内化和意义化,从而生成一种外在的表达,即种地赚钱.本文以两次在河村调查所获得种地经验资料为基础,运用比较分析方法,旨在探讨种地过程中农民物质利益诉求的社会机制,结果表明种地行动有经济收益,也能达到乡村社会中农民赚钱的标准,但并非每一农户都从中得到了相应的满足,事实上似乎每一家都没有对现状满足。相反,在市场经济利益刺激下,农民不断在实践中选择和调整着自身的种地行动。由此可知,价值转型过程中,土地的意义已经发生变动。作为一种生活资料,支配种地农民的理念过多地是从土地中经营出更多的粮食作物,而当前则已经转换为通过各种形式获取货币收入。在种地过程中,农民能动性的发挥使得种地行动逐渐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演绎了日常生活中的种地实践经济。
农民群体 种地行动 经济收益 分配机制 物质利益诉求
陈文超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国内会议
衡阳
中文
324-327
2011-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