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秸秆黄贮方案优化及小麦、玉米、油菜秸秆处理前后营养价值变化的研究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玉米、小麦、油菜等此类农作物的秸秆每年可达7.2亿t,由于秸秆类粗饲料纤维素成分高,粗蛋白(CP)含量较低,适口性较差,作为越冬的干草料,其营养价值和利用率较低,所以绝大多数都被焚烧,只有15%得到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目前秸秆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青贮和黄贮,本研究采用3×3正交试验设计对黄贮发酵参数(黄贮菌种、黄贮周期、辅料)进行优化,发酵底物为小麦秸秆,发酵完成后对各组贮料进行优化指标pH值的评定,从而确定小麦秸秆黄贮的最优水平组合.之后应用最优组合方案对玉米、油菜秸秆进行发酵,测定小麦、玉米、油菜三种秸秆在发酵前后营养价值(DM、CP、NDF、ADF、Ash、OMD)的变化.结果显示小麦秸秆发酵完成后各处理组的pH值较处理前均有所降低;并确定了以EM百益宝菌液为黄贮菌种,以35d为黄贮周期,以玉米、麦麸、食盐、纤维素酶为辅料的最优组合方案;小麦秸秆发酵后DM、NDF含量较处理前下降极显著(P<0.01),ADF含量较处理前下降显著(P<0.05),Ash含量下降不显著(P>0.05),CP含量和OMD升高不显著(P>0.05);玉米秸秆发酵后NDF、ADF含量较处理前下降板显著(P<0.01),DM和Ash含量下降不显著(P>0.05),CP含量升高板显著(P<0.01),OMD升高不显著(P>0.05).

粗饲料 秸秆黄贮 营养价值 发酵参数

马广英 谭世新 朱兵山 王玉钦 高树 张文举

新疆天山畜牧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昌吉831100 新疆天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乌鲁木齐830000 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石河子832003

国内会议

第六届中国奶业大会

福州

中文

101-104

2015-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