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U患儿营养评价及血清多种维生素水平的研究
危重患儿是发生营养不良的高风险群体,危重患儿的营养状况与住院时间、病死率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尚缺乏儿童加强监护病房(PICU)患儿营养不良发病率的统计数据.合理的营养支持对危重病人非常重要,营养元素缺乏可能导致病情加重从而影响预后.维生素的补给也是营养支持中的重要部分,维生素在危重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危重患者常常存在维生素的缺乏,并可能与疾病严重程度等关系密切. 目的:了解危重患儿的营养状况;探讨原发病、营养状况与血清多种维生素水平的关系;了解营养状况、血清多种维生素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为危重患儿合理营养支持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方法:1.研究对象:将2010.11.1-2010.12.9期间入住北京儿童医院PICU的所有患儿作为研究对象。2.数据采集: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于2010.11.1-2010.12.9期间入住北京儿童医院PICU的所有患儿,测量其身高/身长、体重等人体参数,收集原发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28天是否存活等临床资料,在入院时测量血清多种维生素水平。3.营养不良/肥胖的诊断标准:采用z值评分法,z<-2诊断为营养不良,z≥2诊断为肥胖。4.患者分组方法:根据年龄:0-5岁组,>5-18岁组。根据预后(28天是否存活):存活组,死亡组。根据维生素水平:正常组,缺乏组。根据疾病:外科疾病组,呼吸疾病组,脓毒症组,其他组。5.血维生素检测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维生素A(Vitamin A,VA)、维生素D(Vitamin D,VD)、维生素E(VitaminE,VE)、维生素B1(Vitamin Bi,VBl)、维生素B2(Vitamin B2,VB2)、维生素B6(Vitamin B6,VB6)及维生素B12(Vitamin Biz,VB12)浓度。6.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临床资料和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D)表示,两样本间均数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多组样本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tudent Newman Keuls Test进行两两比较率的比较采用卡方(X2)检验。P值<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P<O.Ol认为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83例病人中,营养不良共20例,营养不良现患率为24.1%(20/83)。其中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现患率为25.4%(17/67),5岁以上儿童为18.8%(3/16)。所有病人中,超重或肥胖共8例,占9.6%(8/83)。营养不良组的机械通气使用率高于营养正常组(40%VS12.7%,P<0.05),营养正常组患儿28天存活率高于营养不良组(94.5%VS75%,P<0.05)。入院时VD缺乏率为36.1%,VA可疑亚临床缺乏率51.8%。VB12边缘性缺乏率56.6%。而VE、VB1、VB2及VB6无明显缺乏。各原发病组的多种维生素含量无统计学差异。营养不良组VD均值小于营养正常组(60.65±18.72VS70.15±18.69pmol/L,P<0.05)。VD正常组的PCIS评分高于缺乏组(80.47±6.18VS77.16±7.59,P<0.05),VA可疑亚临床缺乏组的PRISM评分高于正常组(5.65±7.31VS2.63±4.71,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VA、VD及VB12正常组与缺乏组28天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1.PICU入院患儿中营养不良的患病率为24.1%。2.营养不良组患儿机械通气使用率高于营养正常组,28天存活率低于与营养正常组,证实营养不良与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3.PICU入院患儿主要存在VD缺乏(36.1%)。4.营养不良组VD水平低于营养正常组,证明营养不良是VD缺乏的重要因素。5.VD水平与患儿危重程度相关,但和预后关系不明显。
危重患儿 营养水平 维生素 预后评估
贾鑫磊 钱素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国内会议
2014年北京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年会暨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纪念曾宪九教授诞辰100周年多学科临床营养论坛
北京
中文
261-262
201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