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结核潜伏性感染相关抗原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全球约三分之一的人口感染结核分枝杆菌(Mtb),且其中绝大部分为结核潜伏性感染(LTBI).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潜伏感染的Mtb被激活、增殖、播散并最终发展成为活动性结核.Mtb在潜伏感染时通过上调表达一系列基因以逃避宿主的免疫应答,有近50个基因被报道与结核潜伏感染相关,这些LTBI相关抗原被称之为DosR调节子.其中某些潜伏感染相关抗原表现出了良好免疫原性,能够诱导高水平抗原特异性IFN-γ的产生。T淋巴细胞在Mtb首次感染后可被病原体抗原致敏并长期存在于机体的免疫系统中,特异性抗原ESAT-6/CFP10刺激后,这些细胞可迅速增殖成为效应性T淋巴细胞并释放IFN-γ,据此建立了IFN-γ释放试验。根据从RD1-RD16中选择合适的基因重新导入BCG中是增强现有BCG保护效力的途径之一这一策略,有研究小组也提出了将潜伏感染相关抗原基因导入卡介苗中能增强其保护效力的观点。已知BCG基因组中不表达Rv2031c、Rv2626c和Rv1737c等DosR抗原,且这三种抗原均能在潜伏感染人群中刺激产生强烈的T细胞免疫应答,因而这三个潜伏感染相关抗原有能成为TB新型疫苗开发的目标候选抗原。

结核潜伏性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 休眠调节单元 γ-干扰素 免疫疫苗

吉萍 范小勇 吴康 卢水华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201508

国内会议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4年学术大会

江苏镇江

中文

220-224

2014-09-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