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装备健康状态的维修决策研究

随着部队装备的不断更新,高科技的不断注入,装备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高集成化、高智能化以及分析处理问题的高效化日益增强,作战能力大幅提升,同时对装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装备一旦发生故障,平时影响部队的训练、执勤,战时则影响部队战斗力的发挥,甚至直接影响战争的成败。很多装备不但本身价格高昂,而且维修费用也很惊人,在全寿命周期费用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装备整个生命周期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关注装备维修。方式从计划性的刚性过程向具有高度适应变化的柔性过程的转化. 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为装备维修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和手段,基于装备健康状态的维修决策是重要环节.本文首先阐述了基于装备健康状态的维修决策的内涵,分析了基于装备健康状态的维修决策的原理,而后从维修决策准备、维修决策模型和维修策略选择等几方面探讨了基于装备健康状态的维修决策的技术实现,最后指出只有各个机构各方人员发挥协同优势,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基于装备的健康状态进行维修决策. 一个完善的维修决策框架是由维修目标的确立,合理选择维修策略,最终到具体实施维修等一系列步骤组成的。基于装备健康状态的维修决策在确立维修目标,进行关键单元区分以及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的前提下,综合分析状态监测数据、历史工况数据,根据装备健康评估和健康预测结果,采用合适的方法依据决策目标对装备或单元进行维修决策建模,合理选择维修策略,制定装备维修计划,按照维修计划实施维修活动,并对各项维修活动效果做出评价,以便及时发现缺陷,改进维修计划,同时优化维修策略。 装备健康管理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维修模式和手段,它是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管理装备健康状况的解决方案。它的实现依赖于很多技术和方法的支撑。基于装备健康状态的维修决策就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具体实施时要依赖于各机构人员的协调配合。装备健康管理监管机构需要确定装备维修目标,制定维修计划;技术支援机构需要进行关键单元区分、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建立装备维修决策优化模型;维修人员需要通过装备维修决策优化模型,确定最佳维修策略,结合健康评估和预测的结果来安排维修计划。对于评估结果为“健康”的装备,维修时可不作为重点;对于健康状态处于下降趋势的装备,必须列为维修重点,使装备维修管理工作做到全面掌控、重点突出。装备使用人员需要根据健康评估、预测结果,结合任务的类型、预期的负载、使用时间等要求,合理安排装备的使用计划,确保装备能够成功地完成任务。只有各个机构各方人员发挥协同优势,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根据装备的健康状态进行维修决策。

军事装备 健康状态 维修决策原理 生命周期

穆彤娜

装备学院,北京,101416

国内会议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324-329

201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