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预期与客观约束--一个利益”最大化”的现实路径
在主流经济学的世界里,经济活动当事人在一组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一个硬核假设,即不可证伪的或无法加以拒绝的公理.从逻辑上讲,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是与同质的理性”经济人”在完全信息、完全竞争、零交易费用的世界里的行为相一致的.简而言之,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个体间的行动是适应性的互动和策略性的调整,他们彼此间基于理性的主观预期会在行动的选择和实践中施加客观的约束,从而成为个体最大化自身利益的一个实在的制约因素。而主流经济理论的“最大化”恰恰是由于忽视了人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采用个体认知中心主义,故而只能推导出“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的“霍布斯丛林”。这种对现实的偏离,使得主流经济学在理论上缺乏说服力、解释力和预测力,进而在实践中出现大量不尽如人意的结果。 主流经济学家以之为基础,利用大数定律将复杂的社会过程和人类行为归纳为可以分析和预测的机械过程,最终抽象出了被视为人类标志的使人类行为变得可以预言的“理性”。在该“理性”假定下,怀有类似目标的个人在拥有同样信息和平均计算能力时,将会做出大体一致的选择。个体之间的差异随着人数的增加而被略去,从而平均值替代了每个个体的数值,这样就最终形成了基于自我利益的、追求一套简单目标最大化的“经济人”。
古典经济学 主观预期 客观约束 经济人理论
丁晓安
广西财经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82-88
2011-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