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公私利益选择与公共品供给动态有效性:经济思想史的视角

随着分工深化和经济发展,公共品需求日趋差异化和动态化,如何实现公共品供给的动态有效性仍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从公共品供给的经典理论研究来看,一是沿着公共品供给市场失灵的思路,强调公共品政府供给的有效性(Samuelson,1954;Musgrave,1962);二是基于公共品需求选择的角度,强调公共品供给决策的公共性和开放性(Buchanan,1962);三是对公共品供给政府失灵的分析,形成了公共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理论(科斯,1974;德姆赛茨,1967;Tiebout,1956;Mcquire,1969;Ostrom,1990). 从前古典时期公共品供给有效性思想的滥觞到古典时期亚当·斯密的整合以及马克思主义者的经典转换,思想家们对公私利益选择的思考产生了不同的公共品供给观,这是现代公共品供给理论的思想来源,也是不同社会制度选择的思想基础,公共品供给的经济思想试验证明,实现公共品供给动态有效性的前提在于建立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激励相容的经济制度,而公共利益来源于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判断,公共参与性、开放性、多元化是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激励相容的价值基础和必要条件。因此,伴随着个体供给能力的不断提高,在公共品供给技术和自然约束日益弹性化的条件下,公共品供给制度约束刚性化日益明显,政府只有因应个体选择,才能走出公共品供给低效的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公共利益。

经济思想史 公私利益 公共品 供给理论

张俊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国内会议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学术年会

西安

中文

89-93

2011-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