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关于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命运的研究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近一个半世纪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是以马克思的经济思想为基础进行学术研究的,并始终关注经济理论与现实研究,从范畴到体系、从制度到运行,充满学术性,较少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由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身处发达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中,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对于资本主义和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弊病看得更深刻和更清楚。同时,他们也身处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包围之中,这样对于马克思经济思想的研究视野显得更为宽阔,其研究问题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本身的探索之外,还就资本主义制度和命运,以及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危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部分,已经提供了较为成熟的危机理论框架。鲍威尔、格罗斯曼及奥尔曼等人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根据当时产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提出了基于消费不足、过度积累等不同的资本主义“崩溃”理论,这些理论有新意,但过分强调某一角度和原因,显得有些粗糙和片面,缺乏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系统分析和资本主义整体发展的现实。 伊曼纽尔在接受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生产价格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对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作出了新的解释,拓宽了马克思国际价值和生产价格理论的内容,但把工资看成了外生变量值得推敲。阿明的“边缘资本主义”理论是对依附理论的补充和发展,在论及“不平等交换”问题时,把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伊曼纽尔的国际生产价格的分析方法和自己的不平等交换理论融为一体,因此可以说,阿明的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传统范围内,对国际贸易问题进行的一种新的综合。

经济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程恩富 朱奎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国内会议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学术年会

西安

中文

129-134

2011-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