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国际经济合作思想及对中国的启示--马克思主义流派与非马克思主义流派的比较
国际政治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并逐步发展壮大,其已成为研究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基础性学科之一.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马克思主义流派和非马克思主义流派关于国际经济合作,很多地方具有相反的特点。在与国际政治合作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流派认为国际经济合作是主要的,政治合作是经济合作的延伸,而非马克思主义流派则认为国际经济合作从属于国际政治合作;在阶级或群体立场上,马克思主义流派代表发展中国家或弱势群体,非马克思主义流派则代表发达国家;在与国际对抗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流派认为国际对抗与国际合作是矛盾统一体,对抗是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的动力,而非马克思主义流派则认为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对抗是完全对立的。 对中国来讲,如何通过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以实现大国和平崛起、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马克思主义流派具有重要的启示。 第一,以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为主、国际政治和文化合作为辅。国际经济合作应被看做是长期的,我国应主要谋求其稳定性,使国际经济合作尽量避免受到地区局势的影响。而且还要努力实现多元化,包括国别的多元化和合作方式的多元化,以预防国际经济合作关系的波动。 第二,坚决维护我国尤其是我国人民的利益。在国际经济合作中,发展中国家的权益特别容易受到侵害。我国应坚决维护本国利益,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注重趋利避害,对危害我国人民生活以及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合作,要坚决摒弃。 第三,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国际经济合作,构建和谐世界。以目前全球化发展的程度,还将继续存在主权国家。有主权国家,必然会有国家间的对抗和斗争。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对抗是相伴而生的,二者的辩证关系决定了谁也不能消灭谁,只能相互促进而形成良性发展。因此,对中国来说,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国际经济合作,努力寻求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在对抗中求合作,实现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其中心任务和最终目标就是构建和谐世界。
经济建设 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流派 非马克思主义流派
刘航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141-145
2011-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