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抑制通货膨胀的人民币升值研究

2011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平衡状况继续改善.1~9月,全国进出口26774.4亿美元,同比增长24.6%.其中,出口13922.7亿美元,增长22.7%;进口12851.7亿美元,增长26.7%,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4个百分点.进出口增速呈高开低走态势,尽管前三季度贸易顺差延续缩小到1071亿美元,但为了不让人民币过快升值,央行发行基础货币对冲顺差的操作还在继续.以上列举的数据充分说明,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就是央行发行了太多的储备货币(基础货币)对冲外汇的流人,以此保持汇率的稳定。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经济体制是为了在资金稀缺的条件下实现资金密集型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目标,表现为以扭曲产品和生产要素价格的宏观政策环境、高度集中的资源计划配置制度,以及没有自主权的微观经营机制为特征的三位一体模式。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选择了利用比较优势的经济发展战略,使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功。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给今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过度依赖外需加剧了中国消费和投资的失衡。从我国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来看,对外经贸在将来很长一段时期仍然是提高我国经济总体水平的重要力量之一。只是过度追求外向经济增长将阻碍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从长远考虑,我国应该适时强化内需驱动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这也将有助于减少发行为稳定汇率、对冲顺差而不得不增加的人民币。 目前,人民币汇率问题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当前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越来越大,尤其在美元对欧元、日元和其他一些主要货币大幅度贬值的情况下,我国政府依然没有明确人民币升值的时间表,并坚决抵制西方国家逼迫我国人民币升值。这其中有我国完全能够自主决定人民币汇率、不受他国干预与威胁的考虑,同时一个更重要的考虑就是人民币升值所造成的出口价格提高导致的出口减少进而可能带来的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和就业机会的减少。在这种背景下,人民币升值不仅会有可靠的依据,而且是抑制通货膨胀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最重要的是人民币升值将使得维持汇率稳定所需要的结汇制度发生根本的变化。

人民币汇率 通货膨胀 经济改革 结汇制度

王世杰

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国内会议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学术年会

西安

中文

155-160

2011-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