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欧债危机与欧洲社会模式--比较视野下欧债危机的性质及成因分析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后,欧洲主权债务问题开始逐步显露出来.到了2011年,欧洲国家债务问题进一步发酵,危机风险从原来的”欧猪五国”蔓延到更多欧洲国家,并有可能扩大到整个欧洲及全球.虽然危机至今尚未爆发,但因应对措施不力,”狼来了”信息不时传来,国际经济大有再次触底的风险,惊扰着世界经济的脆弱神经.究竟什么原因引发了这场危机,人们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才能渡过这道难关,值得深思.概括说来,造成欧债危机的原因有4个方面,即欧洲大陆国家市场经济的社会模式、欧洲大陆国家的多元民主政治制度、欧洲一体化的不成熟。 迄今为止,欧盟及发达国家应对危机的措施主要集中在向危机国家实施援助与向市场注资,但这些措施治标不治本。新近德、法两国酝酿修改《里斯本条约》,加快欧盟政治一体化进程,强化对成员国财政监督的措施,这才开始触及深层次问题。但是,这可能会遭到诸如英国、爱尔兰等国的反对。逊模式,在欧洲统一问题上常常与德国和法国主导的欧洲大陆国家意见相左,其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完全基于利益考虑,难以在文化意识形态上真正融入欧洲。 总之,要真正化解欧债危机风险,必须改革欧洲的社会模式,杜绝寅吃卯粮的公共消费模式。但是在欧洲经济、政治、社会的超稳定结构下,这绝非易事。也许这轮危机还不够深重,不足以成为推进实质性改革,使欧洲模式浴火重生的动力,正像笔者10年前预言的那样(参见《德国社会市场经济评析》)。

欧债危机 社会模式 民主政治制度 一体化进程 公共消费模式

沈越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国内会议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学术年会

西安

中文

176-180

2011-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