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解构:本质、挑战与对策
中国以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在统计意义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不困难,但为何中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会成为一种现实的担忧?原因在于:一是”中等收入陷阱”并非统计意义上的问题,而具有深刻的本质内涵: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后,能否继续进行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社会经济结构转变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从而使经济进入可持续的快速增长通道;二是中国目前在体制改革、结构转变以及发展方式转型方面,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堪忧. 本文试图在”中等收入陷阱”本质的因果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构建出这个问题的分析框架,并将中国现实与之进行比对,最后系统性地提出中国的应对之道. 1.解放市场“无形之手”,形成转型的基本动力。更深入地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制度,维护市场秩序以保证要素能向转型目将现有的既得利益集团格局从“政府+企业”转变为“企业+居民”,打破阻碍转型的僵化体制。通过改变收入分配结构,调整要素供给结构,进而使要素的市场决策能力增强,推动转型所需的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形成。 2.规范政府“有形之手”,构建转型的引导力量。明确政府公共管理的职能目标,改变地方官员晋升规则,使经济调控力量的方向变为促进技术进步。积极使用宏观和微观经济调控政策引导收入分配结构、需求结构以及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将“生产型社会”转向“消费型社会”,并促进我国在国际分工的价值链中逐步升级。积极利用二元经济结构转变以及区域结构差异蕴含的机遇,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与辽阔的腹地变为经济转型的优势。
经济建设 市场化改革 收入分配 城市化进程
周文 孙懿
云南财经大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300-304
2011-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