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改革时代的民间投资
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已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这并不意味着改革的结束,而是进入了一个新的改革时代,即”后改革时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间投资不断发展壮大,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亦逐年提高,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增加国家财税收入的重要支柱和创造社会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对全社会投资的贡献度逐步提高,投资的自主增长能力逐步增强。但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包括产业结构分布不合理、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波动周期性化等。 纵观民间投资的发展历程,对于那些限制其发展的因素,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民间投资认识不足相关政策上限制民间投资的发展融资渠道不畅,金融体制不适应民间投资发展需要民间投资的服务体制不健全,增加了其回收风险。本文在分析民间投资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务院出台的《若干意见》和当前国内投资环境,提出以下对策: 1.树立正确的投资意识.有投资就有风险,而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政府机构应平等对待国有、民间和外资的投资行为,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要加强对促进民间投资政策的宣传,帮助民间投资者调整消极心态,增强投资信心,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积极投身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2.积极实施政策扶持.以《若干意见》的出台为契机,打破所有制界限、部门垄断和地区封锁,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参股、转让经营权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国有经济改革。在审批程序和手续方面进行简化,加强对民间投资的产业引导。调整税收政策,推进税费改革,实现公平税赋。认真清理和规范涉及民间投资的各种不合理的收费,如2009年增值税改革,从而尽可能降低投资的系统风险。 3.建立健全适应民间投资需要的多层次金融体系巧用政府投资,实现共同促进正确处理与外资关系,做好“接续”工作.
民间投资 后改革时代 政策扶持 融资渠道
曾毅 宋宇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360-365
2011-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