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认知差异性的学习单设计与情境化应用

作为一种引导学习的有效工具,学习单在博物馆与学校合作进行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本文在分析了学习单的特征、分类和学习策略等的基础上,阐述了基于小学1~5年级学生认知差异性的学习单设计及其情境化应用.同时,以小学3~5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分析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对于学习单在设计与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在内容设计方面,应当注意一份学习单的设计集中于一个主题或一个展区,每一个问题涉及一个科学原理或科学现象,知识点不宜设置过多,以1-3个为宜。否则,在参观体验的情境下,理解和掌握过多的原理和知识点,难度较高,可操作性较差。科学知识的专业性应当注意对应不同学段的课程标准和教材,避免出现越级的专用名词或术语,给学生造成理解困难和挫败感,打击其积极性和自信心。 强化合作学习的应用,设计一些需要与同伴合作完成的题目。也可以设计小组讨论的形式,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与他人分享观点和成果。 在形式设计方面,尽量避免使用不定项选择和主观简答的形式,多采用单项选择、图文连线、是非判断、绘画、发散型思考等题型。宜采用清晰简洁的展示实物图片,配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文字描述。 题目的编排应当按照一定的顺序。如果是一个主题展示区域,通常都包含特定的故事线或展示脉络,学习单的编排与其相吻合,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展示的内涵。也可以参照展示区域的动线设计安排学习单的内容,从参观体验的角度,利于学生按照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顺序参观体验。 情境化应用环节,在讲解和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应当注意对低年级学生的辅导和指引,加强对男生的注意力和行为的引导。在参观体验活动结束后,应当预留一定的时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设置专门的场地,以利于学生完善学习单,提高教育效果。

博物馆 科学教育 馆校结合 学习单设计 认知差异性 情境化应用

胡玺丹 竺大镛 张云飞

上海科技馆,上海,200127

国内会议

第三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

澳门

中文

72-80

2011-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