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开展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科普场馆是知识普及、知识传播的重要基地.目前,随着科普场馆覆盖面的不断扩大,整个行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普场馆科普教育面临大好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正确发挥科普场馆的教育功能和积极做好科普教育规划,是今后科普场馆教育理论和实践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提高科普教育质量,关键在人,关键在于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素质高的科普教育队伍。为此,科普场馆在制度建设和管理实施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和支持科普人员的发展,调动科普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服务意识,做好服务工作,真正做到在管理中提高服务,在服务中加强管理。 科普工作人员要转变观念,认识到科普工作的开展不是临时性的应急宣传活动,更不是针对少数专家的,它肩负着提高国民素质的艰巨任务。科普场馆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科普场馆可以尝试开展有争论问题的讨论,如克隆问题、人类起源问题等,为公众提供讨论的背景知识,促进大家在讨论中增进对知识的深人理解。 教育基地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瞄准学科前沿和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在咨政服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信息资料建设、科研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科普场馆应充分利用教育基地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国家级一省部级一地市级金字塔形相互促进、相互带动的优势,发挥基地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发挥强大的辐射示范效应,推动馆校结合模式创新,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科研项目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组织形式和重要载体,是提高科学研究组织化水平的有力抓手。科普场馆可以委托高校科研人员开展科研项目,这样可以以重大基础性、整体性、交叉性问题为导向,汇聚不同学科视野,形成集合优势,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形式会逐步地拓展开来,捕捉热点问题的敏锐性、视野和洞察力会逐渐增强,从而有利于促进科普教育的发展,推动馆校结合,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预测性,增强全民科学文化素养提升的能力。
科普场馆 科普教育 馆校结合 知识传播
齐婧
中国科学技术馆,北京,100012
国内会议
澳门
中文
249-253
2011-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