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长庆油田低幅度构造特征及对油藏富集的影响--以姬塬地区樊学、王盘山油田为例

在前期构造图编制基础上,从高密度井区的局部构造精细绘制开始,用连井骨干剖面控制,外推到井稀疏区,新编制了多层构造图和古地貌图,实现了对低幅度构造形态的精细刻画.分析比较构造图发现:枢纽位置近乎重合的三排北东东向的低幅度鼻隆带和多个局部构造,反映出上下层构造的一致性.通过典型连井剖面解析,可以把低幅度构造成因分为四种类型,其中燕山期构造应力引起的变形幅度最大,是主要因素,改变了原来单纯认为古地貌地形差异压实形成其上低幅度构造的认识.同时还发现低幅度构造控制和影响了多层油藏的富集丰度.而上下层构造的同一性,油气运移时间和过程的相同或相似性,又塑造了多层油藏上下叠合、复合连片的成藏规律,也大大增加了滚动勘探开发的成功率和单位面积的采油率.

多层油藏 勘探工作 低幅度构造 富集丰度

王秋霞 张明山 张晓明 张卫刚 沈田丹 高怀琳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第八采油厂

国内会议

中国石油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年会

成都

中文

68-77

2011-09-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