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价格与CPI的关系(1996-2008)--基于非线性关联积分的因果检验
当前,中国特色的市场化道路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粮食市场与宏观经济的相互关系也表现得更为复杂.我们尝试引入一种不基于任何函数关系假定前提的非线性检验模型,对1996-2008年间中国粮食价格与CPI的关系进行检验和解释,以期更为准确地理解和阐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制订宏观经济政策,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提供可资借鉴与参考的理论解释.检验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在时效和强度上存在较大差异.CPI对粮食价格有半年左右的显著影响,粮食价格对CPI仅表现为滞后1个月的短期效应.最后在给出理论解释的基础上,本文提出要充分认识到CPI对粮食价格影响的长期性和严重性,强化宏观调控的力度,在从深层次解决宏观经济失衡的基础上,理顺CPI影响粮食价格的作用机制,引导和规范消费者和农民的合理预期,确保宏观经济平稳发展,尽可能降低CPI波动对粮食价格的影响。粮食价格波动会对CPI产生短期影响,但能较快化解,因此,压低粮价不是稳定CPI的必要条件。但从长期来看,频繁的粮食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剔除了短期及非市场供求因素之后的核心CPI的评价方法不适合于当前我国国情,理解价格走势与经济形势、制定政策措施主要应该依靠全面CPI。
粮食产业 价格波动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宏观调控
来信凯 吕捷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哈尔滨
中文
100-113
2011-07-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