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对稽胡经济社会文化的考察

稽胡,一名山胡、步落稽,也称步落坚、部落稽或径称并州胡、汾川胡、吐京胡、离石胡、石城胡、西河胡、河西胡等.是南北朝隋唐间,活跃于秦晋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是匈奴系杂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后期代表.然而学界对于稽胡的少量研究,大多着重于讨论稽胡的族源问题,对于稽胡的社会经济文化所涉甚少.本文旨在对稽胡的经济生活、社会风俗、宗教信仰等分別作出考察,试图尽力的还原稽胡社会生活的原貌.稽胡是一个定居的农耕民族,农耕生产在其经济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当然,稽胡还有其他成分的经济形态,主要是狩猎。稽胡的基本社会组织是部落,这种部落的领袖是世袭的,因此带有很强的血亲集团的特征。稽胡的民俗,首先以民风彪悍,敢于挺身反抗而著称。稽胡的许多习俗,如对婚前性行为的开放,简便的习惯法刑事处分和明显的收继婚制度,都带有匈奴传统的痕迹。稽胡有自己的语言,只是稽胡的这种语言有一个逐渐弱化并被汉语取代的趋势。稽胡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并且其音乐的风格类似于北方游牧民族,和西域胡人的音乐有着显著的差别。稽胡从各种杂胡而来,应该保留着部分匈奴系民族的原始信仰,匈奴信仰的突出特征是自然神崇拜,也别是月亮崇拜。稽胡文化的突出特点是由民族融合而诞生,再在民族融合中消亡。在稽胡的文化中匈奴文化、鲜卑文化、氐羌文化、突厥文化都能找到一丝半点的痕迹,但它又不同于上述的任何一种文化,这一点从稽胡语“因译乃通”就看得很明白,稽胡文化已经和它的匈奴本体差的很远了。正当稽胡文化在以匈奴文化为主的杂胡文化,向以汉文化为主过渡转变的轨迹上发展时,以吐谷浑和党项羌为主的新一轮民族迁移,民族融合浪潮,又把稽胡裹挟进来。

稽胡 社会组织 经济形态 文化特征

吕思静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国内会议

第二届中国民族史研究生论坛

北京

中文

32-42

2011-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