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弘期藏传佛教建筑”桑耶寺”的本土化标识解读
学术界将桑耶寺作为本土化成果而引入论著中作为辅助证据的并不少见,而将其抽取出来作为特定研究对象分析的却不多.本文就主要以桑耶寺为个案抽取部分典型本土化标识对前弘期藏传佛教的本土化基本特点进行分析.笔者先就桑耶寺进行本土化时空定位,通过确定其本土化的地理范围和历史时间位置确立其本土化标识的意义和价值;然后对桑耶寺的具体本土化标识进行尝试性解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在历史原典记录的基础上对寺庙建筑中的本土化要素一一作出梳理分析,其中宏观层面主要是指道场整体建造,微观层面主要指”佛、法、僧”三要素的具体本土化完善;最后对前弘期藏传佛教本土化的历史现象进行反思:与剑无关的文化圈新陈代谢何以可能;艺术品中的沉淀为文化的交融做足见证;本土化与世俗化之间不必然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藏传佛教 本土化标识 桑耶寺 文化融合
王璐瑶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83-193
2011-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