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5.12”地震后直台村庆祝羌历年方式的改变及原因初探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地震中失去家园的汶川县龙溪乡直台村羌族村寨村民被迁移到了四川省邛崃市南宝山安置点,随着被迁移灾区人们对安置点生活环境的慢慢适应,直台村羌民以集体化的庆祝方式共同庆祝了地震后的第一个”羌历年”,笔者主要针对地震后搬迁的”新”直台村在庆祝羌历年方式上的改变及原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在“羌历年”期间,由于每家都不太了解相关的祭祀活动,只有村中这些老一辈人们凭借着残留的记忆彼此之间积极配合,全力在做这件事情,因此,他们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热情,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庆祝“羌历年”方式的改变。地震后重建的直台村在庆祝本民族传统节日“羌历年”的时候,不再是以前“每家每户、各过各的”的庆祝方式,而是采取了一种“集体化”的全村共同庆祝的方式。这种庆祝方式的改变,一方面是由于地震后党和政府政策的向导;另一方面是由于重建传统文化、新的生存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直台村这一庆祝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加大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推动直台村民族特色旅游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经济收入,提高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推动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进一步整合,使其更具有时代特性;有利于文化的重构、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社会的认可与保护。

羌族 羌历年 庆祝方式 文化保护

田廷广

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

国内会议

第二届中国民族史研究生论坛

北京

中文

380-389

2011-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