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案中的生计与声誉--从”《十三号凶宅》案”看末代郑亲王的生活
本文以1947年发生在北平的”《十三号凶宅》诉讼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报刊、回忆录、档案的解读,剖析”《十三号凶宅》案”事件的缘起及互控过程,并以此诉讼案为背景,展现末代郑亲王昭煦在维护名誉和维持生计双重压力下的民国生活。自郑亲王端华在辛酉政变中被处死之后,郑亲王后人在晚清四十年中因失宠而式微,到了末代郑亲王昭煦这一代,生活已经开始入不敷出了。民国成立以后,郑王府从前所赖以养赡的条件,遂步消失,生活日形拮据,为了维持生计,昭煦不得不抵押府邸,举借外债,甚至出卖祖茔。这期间由于处理不当或用人不善,末代郑亲王屡屡被卷入各种诉讼案中,这无疑会给负债累累的郑亲王带来更大的经济负担。虽然辛亥革命爆发后,郑亲王的种种特权被剥夺了,被降为“公权私权与国民同等”的国民,但依然很重视自己郑亲王的名誉,为了保持表面的虚荣,昭煦不惜典卖祖产,以延续昔日的生活方式;为了讨还郑亲王的声誉,不惜与中电三厂对簿公堂,以呈现于世人一个真实的郑亲王。借此可以对当时的满汉关系、逊清王公家族内部的纠纷、逊清王公群体等有一个明晰的认识.
民国时期 逊清王公 生计维持 声誉维护 满汉关系
冯月然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432-444
2011-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