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届中国湿地文化节暨亚洲湿地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湿地公约》一直围绕42类湿地开展着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这些湿地资源是农业和食品安全、林业、能源、水供给、健康、城乡居民、旅游、野生生物、贸易和交通等各领域的重要资产,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着贡献.随着公约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战略计划、主题、项目、资金、规划等以顺应公约的变化并满足缔约方履行公约的需要。因此现在需要公约确定方向,以便更好评估核心主题的范围并执行中长期任务。公约秘书处当前正在探索如何能更好的帮助缔约国推进并实施与公约相关的内容,包括水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提高城镇发展水平,满足区域和地方在水供给和食品安全、能源、人类健康、经济发展和里约热内卢20周年会议等方面的需求。《湿地公约》不是也从来不曾是“仅仅关于水禽”,或“仅仅关于指定国际重要湿地”,尽管两者都是履行公约的重要部分。富有远见的公约文本自1971年通过以来,一直致力于湿地的可持续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服务,特别是服务于人类和全球生物的水,对于减缓湿地,尤其是泥炭地、滩涂、红树林和所有森林湿地,都是碳储存库。湿地既能储存碳也能释放碳,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洪涝干早周期有关。气候变化将改变我们的管理。需要与生态系统服务的问题相联系,尤其是湿地食品的价值和淡水供应。采取包括湿地恢复等的有效管理,在气候变化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满足人类对食物和水的基本需求。但是也需要认识到日益增长的食品和水的需求将可能进一步减弱湿地的管理。
湿地保护 水资源管理 生物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
安纳达·特尔格
湿地公约
国内会议
无锡
中文
20-23
2011-10-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