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与传统农林生态系统动议
日语”Satoyama”是传统农林生态系统,是指人类居住区周围的区域,它是由水稻田、灌渠、农田、次生林、草地、近海海岸和盐田所构成的,是人类与自然环境长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处于自然和人类居住区相互作用的这些独特环境或传统农林生态系统有许多不同叫法,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被称”kebun”、在韩国称”mauel”、在菲律宾称”muyong”、在斯里兰卡称”owita”、在柬埔寨称”srair-chamkar”、在西班牙称”dehesa”、在法国称”terroirs”.这样的景观存在着广泛的差异性,以适应当地特殊的气候、地理、文化和社会经济条件。然而,在可持续性角度它们具有同等价值。与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相一致,传统文化实践具有合理利用生态资源的特点。传统农林生态系统动议被认为是潜在、有用的工具,能更好地理解和支持为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福社而受人为影响的自然环境,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0届缔约方大会决议)提及“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在今年7月召开的亚洲湿地论坛通过的“沙巴行动宜言”中强调了加强合作,执行生物多样性公约、湿地公约和其他动议。在无锡亚洲湿地论坛上,要分享传统农林生态系统动议和传统农林生态系统动议国际伙伴关系建立和远景,包括与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组织共同探索如何加强协同和潜在的合作。
农林生态系统 湿地保护 生物多样性
Fumiko Naka
传统农林生态系统动议国际合作伙伴秘书处
国内会议
无锡
中文
43-44
2011-10-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