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在日本琵琶湖使用新声纳技术探测并控制大型沉水植物种类的繁茂生长

琵琶湖是日本最大的淡水湖,由两个截然不同的流域构成:北流域较深(面积614km2,平均深度44m),和较浅的南流域(面积56km2,深度3.5m).主要的支流流入北流域,其出口只有一个,即濑田河(Seta River),从南流域的南端流出.尽管南流域平均深度只有3.5m,由于营养化,在1 994年以前几乎没有大型沉水植物存在.用声纳图像与采集到的大型植物对比的结果,把声纳固定在小机动船上,以每小时lOkm或低于该速度航行,保存声纳图像,记录GPS数据。在声纳图像改变的图面的点上(127个点)采大型植物样品,以便确认物种组成。在试验性调查结束后,于2010年10月22日、11月2日和6日开始对10个断面线的野外调查。分辨出3个类型的群落,即黑藻群落( Hydrilla)、微齿眼子菜群落和上述两种植物的混合群落。如果每年都进行这种调查,就有可能精确地预测物种的更替,从而可以减少移除大型植物的成本。此外,我们运用GIS,把调查结果在断面线上每40m间隔分辨大型植物群落,就可以在2010年秋季预测出整个南流域大型植物的生物质总量。

生态监测 水生植物 物种更替 声纳技术

Hamabata Etsuji Tsukiyama Shogo Nozaki Shingo

日本滋贺县立大学

国内会议

第二届中国湿地文化节暨亚洲湿地论坛

无锡

中文

282-284

2011-10-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