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不同方法制备不完全性肠梗阻大鼠模型的比较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靠、简单有效的不全性肠梗阻模型,为其深入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方法:用丝线,结扎1/2肠管,宽、窄套环对SD大鼠造成回肠末端梗阻,观测大鼠肠道形态、电生理和ICC细胞表达等指标,总体评价不同造模方法的优缺点. 结果: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宽套环梗阻模型更近于梗阻后临床症状,小肠推进比和肠湿质量指数降低,梗阻近端肠周径增加;对梗阻肠段组织形态学评分,分值随时间推移而增加,并高于其余组;在体、离体肠肌电生理、自主神经放电,均显著低于其他组;对肠Cajal间质细胞(ICC)及其表达的c-kit进行观察,发现ICC数量显著减少,而其他组无显著变化. 结论:宽套环梗阻模型与临床上早期不全性肠梗阻最为接近,且具有稳定可靠、简单有效性.

不完全性肠梗阻 动物模型 造模方法 评价指标

袁梦郎 李禹呈 曹德琦 梁羽 罗兰

成都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四川省成都市510500

国内会议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

长沙

中文

47-55

201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