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明代琉璃鼎的修复
受德阳市旌阳区文管所所托,博物馆文保修复中心对其馆藏文物进行保护与修复.在其众多文物中,有一件绿釉琉璃鼎,该鼎三足两耳通高20.2厘米.足高6.5厘米,兽蹄形足.腹径14.8厘米,腹上于两两腿之间分布一组兽面纹,耳为一只向上爬的走兽(疑似”狻猊”).移交时一足从其根部断裂脱落,一耳缺失并于口沿处一块脱落,另有一处残缺.器物除鼎内为砖红色未施釉,鼎身为绿釉底,并多处为银白色. 在修复前对其进行了相关的资料建档、拍照等工作,便是对其进行相关的文物修复等处理工作。其次,便是粘接工作,对断裂脱落的两块碎片粘接面以及鼎粘接面用棉花蘸丙酮反复擦洗,尽量使其于净以免影响其粘接效果。再者就是补配,由于该器口沿较为规整对其口沿缺失的一块,直接取模,对其进一步的修饰整理,然后再翻模用环氧树脂进行浇筑,对于浇筑好的耳,按照其形制粘接在鼎上。最后进行作色。
琉璃鼎 文物修复 拍照建档 残片粘接 缺损补配 作色处理 明代
杨平 王荔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国内会议
四川广汉
中文
200-201
2014-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