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明代冶锌遗址窑炉切割搬迁
2013年5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在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文物考古发掘中,考古队在忠县洋渡镇临江二队发掘出土明代冶锌窑炉遗址.这一发现是目前三峡地区乃至全国所发现面积最大、时代最早的古代炼锌遗址.该遗址的发现丰富了三峡炼锌遗址群的材料,对于研究明代炼锌遗址的分布、技术传播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遗址处于三峡库区消落带内,每逢库区蓄水期水位上涨,冶锌窑炉遗址则随时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为了对明代冶锌窑炉进行有效保护,决定对其中两座保存较好的冶锌窑炉实施整体切割搬迁.首先提取窑炉资料建档,选择了整体切割搬迁方式。进行了预留操作面、切割分段、箱体套装、防霉、填充等施工。在实施上述保护搬迁过程中,切割对象的体积和重量,以及库区蓄水面临水势上涨对其造成淹没等问题,对我们切割搬迁工作都是极大的考验。最终,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和解决了存在的种种困难,顺利完成了对明代冶锌窑炉的保护搬迁。
文物保护 冶锌窑炉 切割搬迁 施工流程 明代
龙杰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
国内会议
四川广汉
中文
273-275
2014-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